在洋县常可以听到人们说:“吃了后悔.不吃也后悔。到底后悔不后悔,口里吃着不后悔。”此话说的是古洋州的一种风味小吃——“后悔馍”。
相传早在唐朝开元年间,洋县贯溪有个村民王正,发明了一种用红苕和大米粉为原料,经油锅汆炸后的薄饼子。他看到造纸发明家蔡伦墓地人烟兴旺,就挑着担子来到龙亭谋求生活。他炸的饼子,黄亮、酥脆,咸甜适口,颇受人们欢迎。惟一让吃客们稍感缺欠的是这种饼子没有名字,而他一时也想不下个好名称。
有一天,外地两位客商张三、李四路过龙亭,张三看到王正的炸的饼子,色香味俱佳,就连买三个吞下腹中。回到客栈后,李四对他说“你这个人,吃那薄薄的油炸饼子弄啥?连叫啥名字也不知道,不觉后悔吗?”张三舔舔嘴唇,戏答:“我吃了后悔,你不吃才后悔呢——你根本没品尝那是一种啥滋味儿。”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不休.为了验证吃了这种油炸饼子到底后悔不后悔,第二天一早.两人同时来到王正的饮食摊前。张三要了一个饼子,让李四品尝。李四抱着挑刺的态度,才咬了一口,便觉得味道香极了。他三下五除二吞吃了饼子,抹抹嘴连声说:“好吃好吃!谁不吃这种饼子.怕要后悔一辈子哟。”两人相视一笑,说:“嘿嘿,花钱买它吃并不后悔呀。”
王正一听两人为“后悔”不“后悔”而争执,得意之余,灵机一动,就将他的油炸饼子取名“后悔”。很快,“后悔”饼的名气越来越大,王正乐得赚它个盆满钵满。
不过数月,“后悔”不胫而走,传遍了洋州各地及半个城固县。由于油炸后悔的用料易备,制作简单,肉瓤软嫩,外表黄脆,味道鲜咸而略甜,价钱便宜,因而一千多年来昌盛不衰。其制作方法是,把红苕洗净,用锸子锸成丝条,加上大米粉、五香粉、精盐等,搅成稠糊状,舀入中间突起的铁制漏勺里,汆进油锅炸黄捞出即可。后悔后悔,不吃才是真后悔呢。
扫一扫 在手机上阅读
陕西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大楼主体完工
礼花飞舞闹元宵 灯海星河耀梨园
一部手机游遍汉中
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暨第三届梨花节开幕
长按屏幕识别二维码
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